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材料)实验室Functional Nano & Soft Materials LaboratoryFUNSOM)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述汤教授于20086月领衔组建,根据事业发展需要,20104月更名为“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ctional Nano & Soft MaterialsFUNSOM)。

研究院现有核心研究人员33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已公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0、“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全部核心研究人员均具有海外或境外研究经历。研究人员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等。截止201712月,已获批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平台项目共 367项,总经费近 5.7 亿元。

研究院已投资近1.5亿元,构建了五大实验平台以功能纳米材料和软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了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结构化功能表面与界面、纳米生物医学技术、材料模拟与材料基因组五大研究方向。研究院的组建翻开了我校材料学、化学、纳米科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学科建设发展的新篇章。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20175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我校材料科学、化学两个学科同时进入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研究院与相关协同单位共同成立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教育部“2011计划”首批14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研究院已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两部一省科教结合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创新基地、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等。

在发展中,我们注重学术创新、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致力于把自身建成具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平台和技术交流平台,并将加强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电子学、生物医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积极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和学术梯队,推动纳米和软物质技术的产业化,培育高新技术经济增长点,努力为江苏省和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方向

image.png

 

纳米生物医学

 

纳米生物医学是纳米科学与生命科学、医学的前沿交叉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应用前景。FUNSOM研究院纳米生物医学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是立足于纳米生物医学的国际发展前沿,综合包括纳米化学、材料学、生物医学、计算生物学等在内的多学科力量,发展新型纳米生物芯片用于血清或其它体液样品的体外检测技术用于肿瘤等重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构建新型纳米探针用于体外和体内的多模态生物影像;开发多功能生物高分子材料用于新型药物给药系统的加工与组装;基于肿瘤靶向纳米药物载体和光磁功能纳米材料探索肿瘤治疗的新方法;研究纳米材料在生物体系中的基础生物学效应和生物安全性。总体研究目标是发展基于功能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新型肿瘤早期检测和肿瘤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1. 荧光探针与生物分析检测。肿瘤以及其他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效果至关重要。现实中,临床病患样品的复杂性对检测疾病标记物的灵敏度和易操作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研究团队将有机结合功能纳米材料和其他先进微纳技术(如微流控芯片技术),充分发挥二者集成后的协同效应以发展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并转化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和实践。

2. 多模态分子影像。纳米材料在分子影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硅基纳米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被科学家们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理想荧光生物探针。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功能纳米材料作为多模态分子影像探针,用于追踪生命体基本的细胞与分子运动,一方面为基础研究提供新型工具,另一方面将继续探索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在肿瘤早期诊断与分子影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3. 纳米药物载体。药物普遍存在体内稳定性差、易变性失活、生物半衰期短、不易通过生理屏障、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纳米材料被广泛地用作靶向药物载体,以提高药物在病灶部位的局部浓度并降低在其它器官中的分布,从而增强疗效和减少毒性。纳米材料的一些特殊的光磁物理性质也能用作一些新型癌症疗法的平台。我们通过设计功能纳米材料、构建新型给药系统,实现多种药物包括小分子药物和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靶向、可控、高效递释,以期实现对肿瘤、炎症等重大疾病的治疗。

4. 生物材料与肿瘤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去治疗疾病。我们的目标是在功能生物材料与免疫工程相结合,发展新型免疫治疗策略,用于癌症,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疾病和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通过发展一系列能够面向临床的新型治疗策略与方法,解决临床上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挑战。包括发展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联合免疫治疗,靶向递送生物分子至免疫细胞实现可控免疫调节以及基于生物材料的细胞改性和细胞治疗。 

5. 材料生物学效应。随着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开拓,系统性地研究其与生物体系的相互作用,并对它们的潜在毒性进行评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团队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与活体水平对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和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拓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