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工材料(二)
医用化工材料相比传统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在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医用化工材料是发展最快的新兴材料产业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各种疾病患病率上升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医疗卫生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热点,医疗需求的快速升级将带动医用高分子材料尤其是化工新材料飞速发展。医用化工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医用化工新材料行业及相关企业,应紧紧把握行业动向,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争创自有品牌,力争早日进入全球领先行列。不过,医用化工新材料是一门新型化、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化工、化学、生物、药学、医学等多个领域,需要不同领域的产学研联盟协同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这一期,我们以“医用化工材料”为题,专门收集了2020年以来有这关方面的科技文献与资料并汇集成汇编提供给大家,希望对“医用化工材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和有意愿开发此类技术的朋友起到借鉴与参考作用。由于近几年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较多,我们将其分三部分提供给大家。这是第二部分。
医用化工材料(二)
15、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机构】大连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文献出处】《化工设计通讯》|2021年第3期|7-8|
【摘要】聚乳酸(P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乙二醇(PEG)是较为常用的亲水嵌段聚合物,将二者共聚可得到性能良好的生物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通过调节乙二醇与丙交酯的摩尔比,可以合成一系列的PLA-PEG嵌段共聚物.介绍了聚乳酸和聚乙二醇的特性,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合成技术的优势,综述了医用聚酯常用的聚合方法,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合成医用聚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16、化学化工视域下医用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机构】新乡医学院医用化学系
【文献出处】《广东化工》2021年第24期179-180,178,
【摘要】医用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本文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教学中,从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出发,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列举了医用化学课程思政的部分具体案例,归纳出医用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新时代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医用化学课程思政提供新思路。
17、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结构研究
【作者】董素亭,王新玲,董琦,郝志华,张美环,刘荣,戎媛,于宏伟
【文献出处】《河北化工》 2021,044(012) - 133~138
【摘要】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的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vasCH3-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v asCH2-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vsCH3-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 vsCH2-医用网纹易撕肢带基材、 vC=O-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 δ CH2-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δasCH3-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δsCH3-医用网纹易撕肢带基材和ρCH2-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去卷积MIR光谱质量要优于相应的一维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及四阶导数MIR光谱.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的主要化学结构为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拓展了MIR光谱在重要的医用器材(医用网纹易撕胶带基材)结构研究的应用研究范围.
18、基于智慧教学模式体系下的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机构】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基础医学院 ;
【文献出处】《广东化工》|2021年第20期|311-313
【摘要】针对医用化学实验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了构建智慧教学模式体系下的实验教学模式.本文从医用化学实验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智慧教学模式的实施,智慧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力求将智慧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新要求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新模式,为医用化学的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9、医用基础化学教学中"渗透压"定义研究
【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化学教研室 ;
【文献出处】《化工设计通讯》|2021年第11期|108-109
【摘要】渗透压是医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应该准确掌握"渗透压"这个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予以重视.对现行基础化学教材中"渗透压"定义进行辨析,认为在"压力"之前不必加修饰词;它只是对"渗透压"的量方面的描述,而没有揭示其本质.推测使用"额外压力"的可能原因,提出"渗透压"是什么,建议怎样准确表述渗透压、如何对其下定义.该辨析对医用基础化学教学中,"渗透压"定义的理解具有启示作用.
20、"沉淀—蒸馏—吹脱"法处理医用橡胶废水的试验研究
【作者】张建鹏
【机构】上海问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文献出处】《云南化工》|2021年第005期|39-41
【摘要】针对医用橡胶制品企业的高浓度清洗废水的特点,采用"沉淀+蒸馏+吹脱"的处理技术.结果显示,对CODCr,氨氮,总磷,氨氮的去除率都能达到99%以上,出水水质稳定且完全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为此类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借鉴.
21、对医用无机材料发展的思考
【文献出处】《山东化工》2022年第19期114-115,121,
【摘要】医用无机材料是无机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对人体硬组织的缺损修复方面,以及重建已丧失的生理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此类材料的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目前在临床应用方面也仍然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其在医疗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进行研发此类材料,这使得其在短短的二十几年就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非常遗憾的是,截至目前,仍然没有一种材料可以让研究人员满意,并且完全满足人体的生理功能要求。本论文对医用无机材料的发展展开讨论,目的是通过对前人工作的了解进而开拓新的思路,攻克医用无机材料的技术难题,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22、聚氯乙烯树脂及其片材中残留单体的检测研究
【机构】四川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文献出处】《化工生产与技术》 2022年第5期33-36,39
【摘要】采用固上法与液上法分别测定聚氯乙烯(PVC)树脂中残留的氯乙烯(VCM)单体含量,并利用SPSS20统计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显著性;针对PVC树脂及其片材制品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液上法比固上法检测结果偏高,但固上法精确度更好,两者具有明显的显著性差异。PVC树脂与对应片材残留VCM检测数据两者具有中等相关性,造成其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来自加工助剂,其中脱模剂硬脂酸钙影响最大,外润滑剂聚乙烯蜡次之。
23、3D打印医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展望
【机构】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文献出处】《化工管理》|2022年第11期|69-71
【摘要】在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药需求,在开发各种药物时,除了注重药物生产流水线优化外,还要注意在药物存储形态、介质构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有效促进药物疗效,促进从群体用药向个体化用药方向发展。3D打印技术本身具有数字化建模与快速成型等基本特征,在药物制剂定制化与个体化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促使3D打印制剂这种全新的医用制剂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文章以3D打印医药制剂技术为研究对象,从剂型、质控、应用及工艺几个方面出发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化综述,并对3D打印制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4、硫酸软骨素类可注射水凝胶体系及其凝胶化机制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文献出处】《功能高分子学报》|2021年第3期|243-259
【摘要】硫酸软骨素是一种硫酸化糖胺聚糖类天然多糖,广泛分布于动物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细胞表面,具有促进软骨生长、调控生长因子、加快伤口愈合等多种生物功能.近年来,基于硫酸软骨素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硫酸软骨素类可注射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组织工程、药物输送和细胞治疗等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已有较多研究.侧重综述了国内外发展的基于硫酸软骨素的可注射水凝胶的凝胶化体系、凝胶化机制和凝胶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物理热诱导的凝胶化,以及通过形成席夫碱反应、点击化学反应、形成酰胺键和光交联等化学交联、以及酶交联等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方式,并综述了调控体系凝胶化时间、力学性能和组织黏附性的方法.最后对硫酸软骨素可注射水凝胶作为新型生物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5、苝酰亚胺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机构】黄河科技学院 医学院,
【文献出处】《山东化工》 年/卷/期:2021,050(016) - 91~92
【摘要】恶性肿瘤是人类因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目前社会研究的热点.苝酰亚胺衍生物(perylenediimides derivatives,PDIs)是具有共轭大π键的大分子,荧光效率优异、稳定性高且化学可修饰性强,可作为抗肿瘤药物、药物载体、医用荧光探针等用于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苝酰亚胺衍生物在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其发展做了展望.
26、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作者】李东平
【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
【文献出处】《云南化工》|2021年第006期|76-78
【摘要】随着现代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在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并逐步向精细化和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备应用方面进行概述,阐述了不同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及应用前景,以期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提供参考.
27、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机械抗菌研究进展
【机构】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
【文献出处】《辽宁化工》|2021年第9期|1333-1336|共4页
【摘要】植入式医疗器械表面产生的细菌黏附可引起灾难性感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在医疗器械改性时使用抗生素,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变得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材料表面的化学修饰在防止细菌积聚和因此接近方面具有差的长期性能,通过机械表面形貌实现杀菌作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重要.当考虑纳米结构化杀菌表面的设计时,细菌细胞壁与纳米结构表面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质代表了许多挑战.介绍了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后用于机械杀菌效果的进展,重点是了解纳米结构和细菌细胞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的纳米结构杀菌表面的基本设计参数以及杀菌机理模型.
28、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生物医用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机构】贵州民族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生物医用材料》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结合了化学、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作为应用化学专业的限选课,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敏锐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本文从应用化学专业的知识背景考虑,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29、壳聚糖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都笑非
【机构】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文献出处】《河南化工》 2021年第12期5-6,
【摘要】壳聚糖在医学领域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抗菌、耐热性等多重优点。综述了目前我国一些关于壳聚糖医用高分子研究报告及应用现状,结合壳聚糖在生物医用上的实际作用,展开壳聚糖的功能描述,探析了壳聚糖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中的使用方向。
30、从一维到四维形式的丝素蛋白基生物医用材料
【机构】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文献出处】《现代化工》 2021年第2期43-49
【摘要】介绍了从一维到四维形式的丝素蛋白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目前不同维度形式的丝素蛋白基生物医用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基于丝素蛋白材料的智能仿生器件开发及其在组织工程、药物释放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