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一场关于未来医疗和投融的研判

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能否发现并把握前瞻性变量,是企业在浪潮中成长成为苍天大树的关键。后疫情时代,资本对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青睐不言而喻,医疗行业大型投资事件接连不断,一系列市场新规的推出也加速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 

为了解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之路及资本投资趋势的转变,全面促进产业与资本的融合发展,4月21-24日期间,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中金公司、阿斯利康、高瓴创投、泰格医药、云锋基金、弘晖资本6家战略合作机构深度参与的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无锡举行。除22日的开幕式和主旨论坛外,大会还分别举行了多场平行分论坛及企业生态圈会议。 

与主旨论坛相比,企业生态圈会议议题更加聚焦,其中弘晖资本CEO峰会以“洞见未来”为主题,分为路演专场及主论坛峰会,汇集了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新药咨询委员会等相关领导,以及迈瑞集团、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博瑞医药等业内头部企业高管,共同针对创新药市场发展、药械企业发展、资本市场投资趋势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峰会的开场环节,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进行了开幕致辞,同时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总的来说,可将其归纳为四点。

边振甲.jpg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

1、生物医药企业应当结合临床需求研发针对重大疾病的药品,同时瞄准真正创新的新靶标、新作用机制的全新First-in-Class产品;

2、广纳人才,持续加强研发团队力量;

3、舍得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不急功近利,能够度过新药研发的漫漫长路;

4、企业要有储备和后劲,能在后续不断推出产品。 

现阶段我国在新药研发方面与国外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市场空间和研发空间也是十分巨大的。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来看,我国企业的创新制胜之路已非常明确,国内企业也将在“十四五”这一新的起点上迎来战略先行的创新时代。

创新药的破局发展

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让大部分与之相关的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比如第三方检验机构、医药电商等等。但对于创新药研发而言,却不能只踩到风口。那么具体上中国创新药该如何实现破局发展?存在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针对上述问题,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校长、原国家新药咨询委员会成员朱迅围绕“创新药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前景展望”的主题,从新药研发趋势、生物医药方向和重点等方面出发分析了我国创新药未来的发展路径和展望。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世界范围内的创新药开发大格局都不会改变,但中国的影响会逐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国际格局,不过新药获批的数量不会大幅增加。”朱迅表示。

CEO峰会(朱迅).jpg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校长、原国家新药咨询委员会成员朱迅

朱迅认为,创新药的研发应当更注重外部环境中的医学模式及健康新挑战两大项,预防性、干预性、精准化、个体性等医学模式在未来会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这些变化可延伸出创新药未来潜在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近年来社会经济和医学技术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相应的,疾病谱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负担不断加重。

此外许多新产品的出现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由此则带来了一系列健康新挑战,药物治疗谱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新途径、新靶点、多靶点、突破性新药将成为主流,生物药有望得到更大发展。这其中,不仅包括目前正在做的蛋白质药物和此次因新冠暴发而得到市场认可的mRNA核酸疫苗,后面还将迎来更多新机会,如细胞器、细胞、细胞亚单位复方药、联合治疗、药械合一快速发展等。

与此同时,新药研发的模式、手段、价值点以及投资模式也会产生重大变化,结构细胞学、单细胞生物学和各种组学将成为新药研发过程中关键的引领方向和评价指标。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实现稳定且持续的发展,需要做到“转身”与“升华”,即实现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的转身,以及由“me too”、“me better”到创新药的升华。

伴随着政策、人才和资本的多重推动,中国创新生物药的大幕无疑已经拉开,这一创新变革的背后,医药产业的发展逻辑和游戏规则也悄然改变。演讲最后,朱迅总结道,“在充满机会的年代,最大的机会不是机会本身,而是打破昨天的逻辑。”

CRO/CMO在创新药研发体系中的角色担当

外包,一种司空见惯的分工模式,得益于其对资源的合理优化,因此在各个行业得以广泛应用,生物医药行业也是如此。从CRO开始,再到CMO与CDMO,生物医药行业的外包呈现多元化发展姿态,同时医药外包企业与创新药企的合作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创新

为深入了解行业未来可能存在的变化,本次峰会还开展了以“CRO/CMO与创新药企的合作模式探讨”为主题的圆桌论坛,通过CRO/CMO的视角,或许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国内创新药项目的发展情况以及与国外的差异。 

康龙化成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兼COO楼小强表示,国内创新药企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对效率要求会更高,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国内创新药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大,因此对外包企业的要求也会更高。对于这一观点,澳斯康创始人罗顺也表示赞同。 

现阶段,不管是站在CRO/CMO角度还是创新药企角度,市场对CRO/CMO的要求都主要体现在质量合规、效率以及价格方面,这也是未来CRO/CMO发展中需考虑的标准。

近年来,各类创新疗法层出不穷,给创新药企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方向,对CRO/CMO而言同样也意味着挑战和机会。一方面,外包企业的能力和服务建设都是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及建议进行的,因此结合创新药企的需求,CRO/CMO也能够快速实现服务的拓展。 

另一方面,部分国际化的CRO/CMO能够在国内部分需求还未爆发的情况下接触到国外的创新技术,同时把相应服务落地到国内,能够在国内需求爆发后第一时间把优质服务提供给创新药企,从而实现双赢。

但总体而言,CRO/CMO要想和创新药企在创新疗法方面达成合作,需要先掌握技术核心,建立合作的基础,然后与创新药企协同实现突破。

中国医疗器械如何加速发展?

现阶段,国内医疗行业的发展显然不仅仅体现在生物医药领域方面,医疗器械行业也不例外。近几年国内器械企业不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推出新品,国产替代的势头越来越快、越来越强。此外,从用户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性价比高的国产产品,整体市场环境相比于过去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结合当前国内市场,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一步一步地走。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整体市场氛围的变化显然能够助力企业的发展,但企业自身的实际行动及规划也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首先,产品要好,但不同维度上‘好’的定义却不一样。低端产品的好和高端产品的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机器,在中国的好和在美国的好也不一样。”迈瑞集团副董事长成明和认为,企业要想把产品做好,需要把垂直领域的低、中、高端产品做全,扩大目标市场,同时走出国门,以全球视角看产品,了解不同的需求以及国外同类产品的现状

CeO峰会(高峰对话).jpg

弘晖资本CEO峰会高峰对话现场

此外,成明和以迈瑞的业务为例也表达了对行业和企业的期盼,他认为企业应当追求更早、快、准的创新诊疗技术,不断迭代产品,要以研发更智能化的医疗设备为目标等。从市场环境上看,政策的支持、资本的青睐以及高端技术人才的聚集为国产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企业也应当把握各种机会,同时借鉴已有经验,减少试错成本。

投资人的选择——合成生物学、手术机器人、体外诊断......

路演环节中,参与“生物医药”和“健康科技”两场次的24个路演项目均来自于弘晖资本生态圈,应用方向涉及肿瘤早筛、体外诊断、手术机器人、消费科技等不同细分领域,创新性地将合成生物学、荧光定位及激光技术等前沿技术应用至临床诊疗和日常保健。其中,由弈柯莱、鑫君特、指真生物三家企业带来的项目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

弈柯莱

成立于2015年弈柯莱主要从事生物催化和合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拥有国内先进的酶库,在酶的筛选、改造、定向进化、发酵、固定化以及酶催化反应的规模化生产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目前弈柯莱的生物合成技术主要应用在医药、保健品、农药等领域。鉴于药物化合物可以与机体内的酶、蛋白质以及生物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在药物分子制造中,以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化学转化是一大药物应用场景。现阶段,利用特定功能的酶催化合成药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生物催化作为一种药物发现工具、一种药物代谢产物合成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制药行业的关注。

 >>>>鑫君特


鑫君特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智能化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创新型平台,实现“机器人+AI”的有机结合。日前,NMPA官网信息显示,鑫君特的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成功获得NMPA注册证。除了已获批的脊柱机器人,目前鑫君特自主研发的截骨机器人和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也在同步加速研发中。


>>>>

指真生物

作为布局流式荧光技术的体外诊断企业,指真生物成立四年以来,逐步构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荧光编码微球平台、蛋白荧光标记技术平台、多光谱流式荧光检测平台以及全自动磁分离技术平台,形成了针对临床诊断中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场景的流式荧光免疫产品线和血球感染联检产品线,陆续推出了细胞因子多因子联检试剂、多参数流式细胞仪以及血常规与CRP联检一体机等系列产品,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化基础。

流式荧光方法整合了荧光编码微球(液相悬浮阵列、液相芯片)、激光分析、流式液流系统及高速数据处理等多项技术于一体,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并行检测等特点,理论上可以同时检测超过500个指标。其多指标联检符合国内外体外诊断的发展趋势,可减少多指标检测时患者等待时间、检测人员工作量以及所需耗材和血清,从而实现降低检测成本。

写在最后

展望后市的投资机遇,创新无疑是最大的机会。通过创新不断洞悉明天的发展逻辑,这不仅是投资者的赚钱之路,也是企业的生存之路。

总的来说,尽管现阶段我国医疗领域机会众多,但投资者和创业者只是因一时“头脑发热”而投身医疗行业,或未见得能有好的收获。且医疗行业投资于其他行业投资的逻辑不一样,医疗行业是一个成长的行业,投资时应当注重未来的潜力。

在政策、资本、企业及创业者的不断努力下,机遇窗口期当前,我们“洞见未来”,奋力拥抱朝阳。




来源:动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