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学院概况 

学院的前身是1993年由著名材料物理学家闵乃本院士创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祝世宁院士担任组长,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工学院模式筹建了本学院。学院的宗旨是瞄准现代工学前沿,面向人类和国家对材料、信息、健康和能源等方面的重大需求,通过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开展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满足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培养领军人才。 

学院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四个系,分别开设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光电信息工程、新能源、生物医学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目前已建成多个学术与工程技术平台:材料制备与表征中心、江苏省光通讯工程研究中心、激光与光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量子信息与光子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筹)、微波光子技术研究中心、光伏工程与技术中心、储能材料与技术中心、气溶胶生物效应与健康研究中心、技术产业化研究中心等。此外,集成与系统创新中心以及其他若干独具特色的机构正在筹建中。同时,学院也是“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的主要参与单位。 

学院入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支持的“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学校给予人才政策与学科建设的自主权,充分开展国际化办学,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考核评聘制度。目前,由美国HDR公司设计的6.6万多平方米高标准教学和科研大楼正在建设中,其优雅的环境和国际水准的格局将为现代工学院的发展和高水平人才的汇集提供优越空间。 

 

师资力量 

 

学院着力打造一支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现有教授57人、副教授24人,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有境外知名大学的科研经历。其中包括拥有中科院院士2名,中组部入选者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6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基金委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人,“科技部青年973项目”负责人2人。  

  

科研成果 

 

学院在研的“973”项目有14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面上青年基金项目67项,以及30多项省部级企业的课题,在研经费1.3亿元。 

 学院的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 Mater.、Nat. Commun.、Nat. Photon.、Phys. Rev. Lett.   、Adv. Mater.、Nano Lett.、J. Am. Chem. Soc.   和Angew. Chem. Int. Ed.等顶级学术期刊,近五年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98项、国际专利3项。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入选2007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国际合作 

--------------------------------------------------------------------------------------------------------   

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系在2016年继续推进与美国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合作办学。2016年正在申请进入中美双方大学教务系统(给予正式学分)的合作实践课程“NJU-OSU Joint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Summer Experience”。其中,2016年中方12名学生(来自全院)与美方12名学生共同在美国开展该活动(2017年将在中国)。另外,从2016年开始,借鉴我院的合作办学模式,中国科技大学将派6名学生加入。在本项目基础上,我院已与美方协商建立双学位项目的细节。 

人才培养 

--------------------------------------------------------------------------------------------------------   

学院贯彻学校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先后承担了教育部教改项目“材料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和江苏省研究生教改项目“新型工程学科多层次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建成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并结合专业特点和“世界五百强”海力士、京东方等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着力培养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注重数理基础的同时,强调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重点在“国际化教学”方面尝试,目前已经开展了双语教学,开设了12门双语教学课程。 

学生将在一年级末进行专业分流,可以分别进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光电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5个方向。二年级以后开始具体专业的学习,并可能得到进实验室加入科研的机会。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各1项,本科生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或申请专利已达30余篇/项;在“挑战杯”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重大赛事中频频获奖。在培养的学生中,更有在入学研究生后一年即获得中国光学领域“王大珩”奖。 


生物工程系

 

生物医学工程系成立于2011年10月,现有全职教职员工12位,包括中组部 教授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8名,江苏省特聘教授1名。另有产业教授2名,专职科研队伍10名。 

自2012年起,生物医学工程系开始本科招生,2016年开始硕士招生。系内所有专任教师均有海外研学经历,是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国际化的排头兵,目前开设了4门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课程(Problem Based Learning、生物医学工程导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同时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学院合作,定期举办国际工程设计主题本科生夏令营,每年夏天互换学生交流;与南京沃福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Forssmann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国际交流基金”和“南京大学Forssmann生物医学工程论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邀请研究专家、临床医生、行业精英等与同学交流,拓展视野,开阔眼界。 

目前,生物医学工程系建有“气溶胶(雾霾)生物效应与健康中心”、“江苏省微创伤介入医疗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除了鼓楼校区的实验室外,还在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建设了“南京大学-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生物医学技术转化研究基地”,与南京市鼓楼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等临床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分子设计与工程、合成生物学; 

  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 

  医学影像、器件与微创介入医疗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系正不断引进人才,力争成为国际化、小而精、特色鲜明、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